——记山东省“公益之星”殷晓轩
每天,甚至从午夜时分,就有来自济宁各地的患者排队挂他的专家门诊;得知行动不便的老职工卧病在床,他千方百计抽出难得的时间上门免费出诊;即使到省城济南参加学术会议,他也不忘开车先把自己的病号送到相关医院,再打理自己的事情。职工群众打心眼里赞美他是“白衣天使”;无数经他治愈的患者拉着他的手一遍遍说:“殷大夫,你真好。我们离不开你啊!”——他,就是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十佳道德模范”、济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和山东省“公益之星”称号的殷晓轩。
年仅42岁的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殷晓轩,现任兖矿集团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他曾参与完成了省级十五、十一五规划科研课题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他还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以主要研究者身份参与了兖矿集团立项的科研课题2项。他擅长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对于临床内、外、妇、儿等学科疑难杂病有独特疗效;灵活运用催眠等心理治疗方法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在中医治未病领域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业已撰写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国家医学技术专利2项并参与撰写专著书籍3部。
他对患者那份真诚的同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患者来到殷晓轩身边,总会看到他温和的笑脸、关切的目光。即使他已身心俱疲,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仍始终耐心问询、体察细微;在冬天,他会先用自己的体温把听诊器暖热,再为患者听诊;攻读博士期间,他还每周坚持从学校返回医院,如期接诊、查房……
由于专家门诊的病员很多,殷晓轩每每延期下班,经常从上午8点看到中午一两点钟,午饭只能在医院凑合一顿,下午看到七点多钟,遇到夜班,到晚上十点钟还有门诊病人来访。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虽然使他身心疲惫,但他看到那么多病人那么焦虑的心情,有的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以外赶来,看不上病,他们不但从心里感到失望,有的还要住上一天,为了病人得到及时地救治,自己累点又算什么呢?对于不方便到医院就诊的离退休老人,他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家里看望,依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甚至将药物捎回家,为老人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多年来,虽然身处繁重的医疗实践活动,但殷晓轩一直没有放弃对业务的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消化系统疾病如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性脑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脏及胆系肿瘤、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胰腺炎等疾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尤其擅长对肝脏疑难病症的治疗,且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逆转等方面有着独到的学术见解。在肝病的中医药治疗上,他提出应顺应肝喜条达之性,适其柔润之体;辨证以气血为纲,治疗重视宏观调控,以补脾调肝益肾为主。他坚持环节用药,注重阶段用药,参照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将宏观辨治与局部微观用药相结合,杜绝使用肝毒性药物。针对一些医生盲目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疗法,他提出了清热解毒非常用之法,理气破瘀只宜暂用的观点,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
因为有爱,所以爱。“硬”抽出来的难得的休息间隙,在与记者短暂的交谈中,殷晓轩饱蘸深情地说了这么一个心结:还是刚上初中的一天,母亲带体弱多病的他去看中医,一番望闻问切、和颜悦色、体贴入微后,原本害怕去医院的他,在医生的赞美鼓励下,竟然觉得苦涩的中药都变得好喝多了,并且从幼小的心里觉得医生乃天底下最美的职业,誓言将来一定也做个好医生。如今,他的理想实现了。就因为这,再苦再累他都觉得甜在心头。2003年秋天,入校进行研究生深造的殷晓轩,收到了寄自兖矿总医院驻地刘行毅老先生的信件,上面写道:“殷大夫,您好!您走了,我很想念您。您对我帮助太多了,很感谢您!您走了,我也很高兴,您去深造,必然有很大的提高,‘不当良相,就当良医。’希望你学成之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祝贺您!……”捧着这发自肺腑而又语重心长的话语,殷晓轩真的有些无语凝噎。面对这许多叮咛和期待,他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自己的位置和肩上的重任。
他在心中立下誓言:研究生毕业后,我一定再回到这片我热爱并热爱我的地方。所以毕业后,殷晓轩谢绝了省城老师的挽留、上级医院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了兖矿总医院。面对众多不理解的声音,他充满感恩之情地说:“人活着不能只为了金钱,更重要的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里有很多熟悉我又信任我的患者,我也离不开他们,我更应该用我所学努力奉献、回报社会。”所以,在殷晓轩毕业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他的老患者,这无疑让那些信任喜爱他的患者们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目前,在集团公司及总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殷晓轩致力于发展矿区中医药事业。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成功将总医院申报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基地”,将为矿区和社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作为集团公司2011年“八件民心工程”之一的总医院中医馆的建设已接近尾声,即将投入使用,它的建成将为矿区及周边群众的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桑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