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感动兖矿”候选人陈雷
陈雷,今年44岁,是兖矿集团总医院精神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在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精神科是最不好干的科室。可是,陈雷从21岁起就执着地为精神疾病患者守护他们的精神家园,23年来,经他诊治的患者10余万人次。
23年,他坚守在精神科临床一线,面对的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丧失理智的精神病人,遭遇的委屈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中经常被患者殴打与辱骂,他从来没把这些放在心里,他的原则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他的行动是:以善良和博大的胸怀,理解每一位精神病人、宽容每一位精神病人、救治每一位精神病人。
在任精神科主任的10余年来,他兢兢业业,把科室当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科室由接手时的10余位病人,到现在110余位病人;利润由9年前亏损,到连续5年过百万大关;年门诊量由1000余人次上升到目前的9000余人次。在鲁西南地区成为治疗精神病人响当当的专科。
●他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忍受患者殴打辱骂是家常便饭
陈雷在精神科临床一线,已经摸爬滚打23年。繁重的医务工作之外,他经常收获一项特殊的“待遇”——患者的殴打与辱骂。
南屯矿李某,大量饮酒30余年,形成了严重的酒瘾酒依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表现出冲动毁物症状。2011年4月,李某酒后大醉,被送来医院就诊,无理吵闹,谩骂。追着陈雷辱骂,从门诊追到病房,从楼道追到院子。陈雷也感到委屈,不住地叹气,但是一想到对方是病人,他只能忍受下来。
更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10月。某矿患者杜某某,被家人送精神科住院。他身高体壮,诊断是“躁狂症”,曾将父母打伤。来院时,监护人无法送其进入病区。陈雷在门诊楼前对病人安抚时,对方突然发作,大骂大闹,对着陈雷就大打出手。陈雷被打到胸部、背部及面部,跌跌撞撞倒在地上,身上出现多处青紫瘀斑,脚踝也扭伤了,手也划破了。让患者家属和同事想不到的是,他起来后没有拍打一下身上的尘土,也没有顾得上查看一下自己的伤势,而是带领医务人员一起,控制住病人,给予及时的救治。
他这样的遭遇太多了,在他身上已经是家常便饭。
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常常发生大闹不休,冲动伤人毁物难以控制的情况每当这时,陈雷都是带头冲在最前边,面对的是最大的危险,最容易受到伤害——殴打、辱骂之外,他的皮鞋被病人踩坏过,他的衣服被病人撕毁过……
最后受到保护的是患者和同事。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也预防了恶性事件的发生,保护了他人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全。
委屈多了,忧伤,陈雷偶尔也有,也曾经动摇过自己的选择。但他一想到精神疾病患者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受偏见、被歧视,甚至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呵护,而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的他,更能理解、体会他们的痛苦,想到这些,陈雷就释然了——精神患者是精神不正常的人,他们的言行不能控制,他们需要的是同情、关爱。因此,23年来,他从没有和病人较真计较、从来没有还手、还口,而是以善良和博大的胸怀,理解每一位病人、宽容每一位病人、救治每一位病人。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这样要求科室的医护人员,他写下的科训是:理解、尊重、真诚;耐心、爱心、责任心。
●他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让门诊量增加了9倍
多年来,陈雷历任兖矿第二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兖矿第二医院精神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兖矿总医院精神科科主任、主治医师、兖矿总医院精神一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这份成长履历的背后是他无私的奉献、默默的付出。
为科室发展他一直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殚精竭虑。在他的努力下,科室由他接手时的30张病床10余位病人,到现在的110余位病人。在他的组织下,科室先后成立了精神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心理咨询门诊、失眠门诊及男性封闭式病区、女性封闭式病区、开放式病区,设置了精神一、精神二两个临床科。
他以身作则,积极工作,亲自外出接诊病人160余人次;他通过义诊、讲座、会诊、学术交流等方式不失时机宣传科室、医院、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医疗市场巩固了矿区、拓展了城区和乡村。利润由9年前亏损,到连续5年过百万元大关,精神科年门诊量由1000余人次上升到目前的9000余人次。
在精神病人受歧视、精神科医生不受重视、待遇低危险大、工作困难的处境下、他不叫苦不叫累,经受住了考验。
他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始终以优秀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对病人有爱心、有耐心,对工作细心、有责任心。他坚持每周3天专家门诊、2天主任大查房,周六周日也要到科室查询病人。
他对病人多观察,多沟通,和谐医患关系,尽量收集病情,尽量多查房,力求最佳方案用于病人,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
●他还是一名工作狂,舍小家顾大家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陈雷行动的写照。任精神科主任10余年,陈雷视科室如家,堪称工作狂,为科室建设发展积极开拓,尽心尽力。
在科室管理上,他努力创造科室学术氛围,加强医生护士医疗技术水平,科室坚持每周一题、每月一讲座学习制度,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效果,要求大家要不断学习,做到“争取多收治一个病人、多解决一个问题、多积累一份经验”。鼓励医生多看书多发表论文,多参与科研,珍惜每一个学术讲座,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带领大家不断进行业务学习,总结知识、积累经验。陈雷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自觉担负年轻医生的培训工作,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其他同志,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出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专科队伍。
在台历上,他醒目地写上“公道正直、公平公正”,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
这是他行动的规范,他以此警醒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廉洁行医、无私奉献,拒收红包,婉拒宴请。
舍小家顾大家。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他及其所带领的科室收获荣誉无数——科室先后收到锦旗30余面,感谢信70余封,先后获得总医院“先进科室”、“先进班组”、“效益最佳科室”、“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最佳科室”、“医德医风先进集体”、 集团公司“先进党支部”称号、获兖矿集团公司“优秀区队”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雷作为医院业务骨干,精神专业学科带头人,1998年、2001年两次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2004年—2008年度连续5年获集团公司“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2007年度连续4年获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度至今连续4年获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2012、2013年,荣获物业公司、集团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总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23年,受了多少委屈,只有陈雷自己知道;
23年,付出多少心血,所获的荣誉可见证;
23年,奉献多少爱心,康复患者最能体会。
书写“大医”,坚守医者的良知和天职,是陈雷一生的追求!
李纲 桑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