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城前镇的刘大爷最近被查出患有输尿管结石,由于结石体积较大,跑了几家医院诊断,都需要开刀做手术。他打听到兖矿总医院不用开刀就能把结石取出来,就慕名前来就诊。
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海新根据刘大爷的病情,为他做了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手术。术后第二天,刘大爷就能在病房里活动了。他激动地说:“有句老话说‘一场手术半条命’。俺以为这回怎么也得在床上躺个十天半月,没想到才做完手术,就能下地活动了。”刘大爷围着病床转了一圈说:“大夫说,再观察个三五天,俺就能出院了。”
刘大爷做的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手术,属于泌尿系微创手术,是王海新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王海新,199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2007年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大泌尿外科研究所)进修,师从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泌尿外科医师协会会长周利群教授。在进修过程中,他把泌尿系常见疾病诊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肿瘤作为研究的方向。
“我在泌尿外科工作时,发现邹城市东部山区和矿区属于泌尿系结石病高发区域。用传统的手术取石,病患受创面大,恢复慢,留有明显的疤痕,病人在精神和肉体上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而微创手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能把病人痛苦降到最低。”王海新道出了研究微创手术的初衷。
经过一年的进修,王海新熟练掌握了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等二十多项微创手术,成为总院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第一人。
2014年2月,王海新接任泌尿外科主任,他开始大力推动微创外科手术。增添微创手术设备,组织科室骨干参加全国及省内泌尿系结石培训班,为普及微创手术奠定了基础。截至2016年3月,王海新已经独立完成各种腔镜下碎石手术一百余例,一次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
“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泌尿外科的工作信条,也是王海新学术研究的方向。他在结石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病患术后三年复发率达到了惊人的45%。微创手术虽然创口小、痛苦小,但是毕竟是手术,能避免还是要避免。响应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主任委员孙颖浩院士的倡导,王海新把研究又放在了结石病复发的预防上。
王海新多次到邹城东部山区、本部矿区等结石病的高发区域开展调研,对病患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水质情况进行分析。他发现东部山区的原因偏重于环境,主要是饮用水含矿物质过高;矿区主要是生活习惯因素影响。
结合这些调研结果,王海新设计了改变生活习惯预防结石教育挂图,用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帮助病患预防部分结石病复发。同时结合泌尿系结石病人区域性的发病因素,今年设计了针对本地区病人预防结石复发的科研计划。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结石病人的复发概率。目前,科研计划已经通过院内审批。
从2008年开展微创手术以来,王海新完成近千例微创手术,但并不满足,“我们的微创手术只占当期手术的4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时刻关注现代医技的发展创新,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保持常年的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周利群、李学松教授的指导下开展高精尖的手术,通过诊疗疑难病例,不断进行高难度手术的挑战。
2015年7月,王海新接诊一名右肾肿瘤患者。这名患者的肿瘤比较罕见,处于肾脏内部,紧邻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保肾手术难度极大。患者到省内多家医院就诊,都建议切除肾脏。
王海新综合分析病人情况,建议尝试保肾手术。他把这个病例的影像资料连同自己的想法,通过微信传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学松教授。李教授也很支持他的想法,认为可以尝试保肾手术。围绕手术,王海新做了大量的工作,查阅了国内外相似的治疗案例,最后在李学松教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2015年7月20日,李学松教授来总院亲自指导手术,通过术中精确的超声定位完整切除肿瘤,成功保留了肾脏。更让人振奋的是,病人的术后病理实验确定为良性肿瘤,验证了王海新最初的判断。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现代医技的发展创新,治疗疾病的理念已从单纯以切除组织和器官来治疗疾病,转变为以恢复人体生理机能为目的。以人为本的微创外科理念,引领外科进入生理外科时代。
王海新把这些前沿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收获颇多,先后发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论文5篇。2016年,他出版了《临床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思路与治疗策略》一书,30万字的独著凝结了他在临床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上的思考、探索和经验,在业界反响强烈。
诸多的光环,并没有减缓王海新对泌尿外科疑难疾病的钻研的步伐。2015年集团公司重大科研项目: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短波治疗在腺性膀胱炎中的疗效研究,经过一年的科研探索目前已取得较大的成果,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提前结束科研课题。2016年申报的《兖矿集团邹城驻地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好发因素及成因的研究与探索》,科室的《标准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验证和实验装置的研发》,正在集团公司科研项目的审核程序中。
“我将尽最大努力减少病患痛苦。”王海新始终不忘初心